大明山公共卫生间|扎根于乡野实景的建筑建造

【 时间:2020-01-08 浏览:

大明山公共卫生间


△ 大明山公共卫生间入口


△ 大明山公共卫生间廊道




     基地                                                                                        

大明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西部的顺溪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游客的增加,景区的配套设施开始逐步升级。项目基地位于大明山景区内大明湖景点,委托方希望拆除原有老旧的公共卫生间后,重新建造AA级标准卫生间,同时对景区的整体风貌进行提升。  


改造后鸟瞰


湖对面远眺


 

△ 改造后的入口夜景

 

改造后外立面夜景



     设计                                                                            

 

改造前

 

改造后


在对项目基地的原有公共卫生间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在一系列有待改进的问题中,最为关键性的便是与景观的衔接问题。


△ 基地环境


该基地背山面湖位于山腰处,其本身亦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点,并与周边景观相互渗透,但原有建筑物在考虑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时,采用了更消极的处理方式,建筑与周边景观完全隔离开来,建筑的生成逻辑与景观特征毫无联系。
 


△ 大明山卫生间交通流线

 

△ 环境剖面



游客进入大明山游玩,需要转换公路—接驳车—缆车三种不同的交通方式方能到达山上的大明湖,其漫长曲折的路线使得游客在到达后对一个服务性观景类建筑有所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基地除了满足厕所功能外,还可作为景区的重要景观节点,是游客停留休憩的一个去处。介于以上的考虑,如何使改造后的卫生间和场地外部环境气氛融合、渗透,是我们设计中考虑的主要问题。


改造后场地环境关系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关注建筑物如何在场景中“生长“出来,结合景观元素采用了肌理融合、直接渗透和映照呼应等设计手法。



01肌理融合


通过对墙面、地面、屋面等各类建筑构建材质的整体掌控,使之与环境场所中的认知体验形成一定的类同性,从而使人们穿行于建筑场所与环境景观之间时,建筑与环境的边界逐渐消融。


△ 蝴蝶形屋顶


为了使整体建筑的造型更轻盈,屋顶的样式采用具有几何美感的蝴蝶形屋顶。


△ 地形剖面


蝴蝶形屋顶形成的左侧高窗可以保证卫生间内光线充足,右侧高窗具有视线驱动的作用,引导人们向外眺望。

无障碍坡日景



厕所的主要入口依托原有的地面高度差,设计了无障碍的坡道形式,作为游客进入建筑之前的缓冲空间。

 

△ 改造后的西向外立面


坡道一侧的挡墙为当地的毛石,每一块毛石都是人工凿砌而成,具有浓厚的当地文化特征。


△ 格栅光影效果


△ 格栅光影效果局部


建筑景观面的表皮设计,采用格栅形式,利用黑色带锈的L型钢条间隔排布,在保证隐私的同时又能产生优雅的光影效果。



02直接渗透


将景观元素直接作为设计要素,融入建筑场所之中。


△ 走廊空间向外看


△ 停留空间向外看


将主要的功能区放置在靠山体一侧 ,将交通空间放置在临水一侧,使游客在进入建筑的时候,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 建筑中保留的两棵松树

 


同时我们保留原有场地的部分植物,他们不再只是单纯的景观元素,而是转变为建筑要素中的“柱“,并参与到内在空间的生成中。


△ 建筑中保留的两棵松树


这使得自然性在建筑内部得以生长,建筑场所也就能更好地兼容原生环境的特征。



03映照呼应


深入建筑空间的场所情景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感受环境景观对于建筑场所的介入,自然的景观被借用到了建筑空间中,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丰富了视觉体验。


 

洗手池区域

 


设计的一大亮点,是把洗手池放置在厕所之外的观景平台上,成为整个建筑的玄关部分。当使用者在洗手时,可以透过镜子看到连绵的清风秀岭、起伏的层峦叠嶂,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平铺开来,令人赏心悦目。



     反思                                                                                          

鸟瞰图


在具体营造过程中,我们发现乡野建筑的生长性,不仅体现在设计逻辑中,建筑要素与场地环境的相融合,更是体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信息的不断反馈与交互。这种不断自我适应的“设计-营造”状态,首先是在建筑的结构方面得以体现:在原定结构模式中,预计在钢材运送与拼搭上具有更多的便利性。在实际建造环节中,我们发现散装混凝土的运送会更加便利,同时石材可以就近从附近的山石中取得。这不仅节省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建造效率,还使得建筑在一些方面与原有场所形成更好的连续性。

 

 


 

现场施工


其次对材料的选择也进行了动态的调试:尽管可以更简单高效地用钢架打造形体骨架,但出于对当地气候环境及后期维护运营的考虑,钢材构件容易腐蚀不适配当地运营维护,于是再次调整方案,选择了混凝土与砌体等对维护需求不大的、较为永久性的材料。再者,在现场施工环节中,钢材在施工方面复杂度更高,混凝土施工则更容易操作,在乡村更方便找到施工人员。

从前期方案平面图和方案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本的方案对于地形的处理和施工后的区别。原本的小庭院在建筑外侧,人不能进入,并且因为结构使建筑看上去更为轻盈。甲方在方案阶段对地形的契合度很满意,但是当施工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甲方希望能让更多人在此驻足观景,于是我们修改方案,把原有的小平台并入了建筑灰色空间。这个改变可以使建筑更经济、更实际地建造出来,最后呈现出的空间效果也很好,这也是建筑师和设计要求、涉及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模型与图纸

△ 模型鸟瞰


模型局部


 

模型局部

 


 

平面图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明山大明湖公共卫生间设计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临安区大明山景区

设计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建筑研究所

 

设计团队:黄广龙,吴荔,郑妙龄,杨力维,陈雯雯

委托方:大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8年

施工时间:2019年

建筑面积:155平方米

结构设计:张叶田,吴奇钢

设备设计:董向荣,骆盛青

项目摄影:陆伟杰、杨建刚、杨力维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市政行业(道路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城乡规划、旅游规划等设计,是集设计、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设计院。


 

上一篇:   漂浮在花海上的开放餐厅 ——形式回归自然的杭州余杭径山花海餐厅建筑设计

下一篇: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涉案车辆停车场(警犬基地)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