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由我院独立完成并申报的“浙江省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建设指南”项目获2024年度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在“千万工程”二十年的迭代升级过程中,2009年浙江省率先尝试“串点成线,以线扩面”的思路,提出通过“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设推动乡村整体繁荣发展,到2022年累计实施建设300余条精品线,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和实践借鉴意义。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示范和改革创新任务要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印发《关于开展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把示范带培育成为最美景观带、产业兴旺带、文化传承带、城乡融合带”为目标,项目团队受托开展《浙江省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用于指导浙江省乡村开展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以下简称示范带)培育建设。


《指南》在“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串珠成链,彰显特色;创新驱动,功能集成;增进福祉,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围绕 “六个一”要素展开,推动点状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组团发展,打造全面展示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窗口,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指南》具备首创性,是新时代“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首个标准;具备全面性,在空间带动广度和工作深度上全面覆盖;具备实践性,标准制定和政府工作实践的紧密衔接。自2021年定稿印发后,在整个示范带培育建设工作中,《指南》始终发挥着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收到持续不断的实践成果反馈,紧密衔接着建设实施情况。


2022年,第一批11条省级示范带建成并通过验收。截止2024年12月,前四批示范带已建设完成,第五批23条示范带名单已经公布。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空间地域和城乡合作的改变,从而推动产业的联动与激发。乡村经济的发展又与乡村风貌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相辅相成,带来乡村原住民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文化丰富等方面的多重受益。
片区化整体谋划——打破行政边界,加强区域联动,以片区化、组团式、条带型整体谋划、统筹发展,实现“串珠成链、功能集成、引领示范”。

众创化合作共建——通过和企业、院校、专家等建立合作机制,引资引“智”,盘活乡村振兴要素资源,促进三产融合、城乡融合。

多元化共富机制——发挥重点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统筹资源要素,通过创新共富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共富行动,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个性化主题内涵——紧扣鲜明文化主题,挖掘特色内涵,围绕主题优化沿线配套,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和文旅业态,带动区域乡村全面提升。


品牌化乡村运营——通过区域化打造地方品牌,塑造IP形象,整体运营乡村,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兴旺。


共同富裕示范带的培育建设,是浙江省建设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依托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进一步把点状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为连片发展区,引领面上美丽乡村风景线迭代升级。省级示范带培育建设的先行先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对《指南》的指导作用起到明确反馈,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项目名称:浙江省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建设指南
项目规模:面向全省
主要成员:杜良平、苏萤雪、梁露、严力蛟、陈楚文、李康庭、潘林林、韦翠侠、龙松亮、姜洪、曾素梅、黄聪玲、盛子恒、许缘
供稿部门:紫金港分院
撰 稿:苏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