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清鱼境——我院助力杭州“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

【 时间:2024-05-31 浏览:

余杭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强三白潭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致力打造仁和“诗画江南乡村建设先行示范”样板,助力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194476

01 项目概况

三白潭位于余杭区仁和街道,为余杭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包括一潭、二潭、三潭,总面积约108公顷,其中三潭于2017年被列入省重要湿地名录;2022年三白潭综合保护工程列入《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的重点示范项目。2022年我院启动编制三白潭综合保护(生态修复)概念规划;2024年我院承担一期工程设计,设计范围约150公顷,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白潭水域生态修复、周边乡村环境提升、河港水系整治等方面


02 目标定位

本项目以恢复草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为总体目标,落实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思想 , 推进水岸共治,促进从水环境治理向水生态品质提升的转变,为生态功能完善、生态价值实现奠定基础,实现“三白潭清 ·仁和鱼境”的愿景。


03 方案设计

生态恢复推动乡村振兴为发展理念,从“面域治水、区块塑境、点状注韵、线性链景”四个维度,以鱼鸟共生为生境修复特色,基于场地现状问题,重点对一潭、九港、六境、多点、一环进行生态修复与风貌提升。

1.面域治水

以水质提升为重点,通过垃圾清理、底质改良、生态群落构建等措施对“一潭九港”进行治理,打造水下森林,改善水生态环境

A8B6

▲水下生态系统结构图


2.区块塑境

以生物多样性提升为目标,环湖营造“碧水潭、洄水湾、百草滩、清水港、归鸟岛、净水塘”六类生境,形成一境一特色。

碧水潭:打造湖泊生境营造示范,优化水下地形及水生动植物群落结构,补植枫杨、水草、二月兰等,营造水下森林、浅翠淡彩生境

▲碧水潭


洄水湾:打造鱼类栖息生境营造示范,采用鱼巢式生态框护岸技术进行驳岸修复,补植朴树、荷花等,营造鱼跃荷莲、翠林洒金的生境。


洄水湾


百草滩:打造鸻鹬类栖息生境示范。构建沼泽、浅滩的浅水生境,为鸟类提供觅食地,并补植乌桕、禾本科、莎草科等湿地植物,营造桕林草滩、水上森林的生境。


▲百草滩


清水港:打造河道生境修复示范。采用悬浮式固化微生物净化、生态鱼礁、曝气、生物拦截栅等人工技术改善河港生境,陆地两侧补植桃、柳等乡土植物,营造清青河港、桃红柳绿的生境。

▲清水港


归鸟岛:打造鸟类栖息生境营造示范。保留岛中大型乔木,补植苦楝、芡实、芦苇等,营造湖心楝岛、水凫游湖的生境。

▲归鸟岛


净水塘:打造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将农田退水汇入净水塘进行梯度净化,改善水质。补植南川柳、禾草、萱草等,营造净水禾塘、忘忧花园的生境。

▲净水塘


3.点状注韵

以基塘农业文化展示为重点,保留场地香樟、枇杷等乡土特色植物,结合基塘发展休闲产业,打造果基鱼塘、花园鱼塘两处节点展示渔村风情

▲果基、花园鱼塘

4.线性链景

打造一条以管护功能为主,串联乡村特色产业点,集生态修复、自然教育、休闲健身、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的自然道,有机串联各个示范生境、文化节点、观景点。


04  结语

白潭综合保护(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力打造以鱼鸟共生为特色的草型湖泊湿地保护治理的全国样板,探索湿地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建设余杭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新高地。


项目名称:三白潭综合保护(生态修复)一期工程设计

业主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仁和街道办事处

项目规模:150公顷(含湖体水域面积)

项目负责:江晓薇

主要成员:傅丹诺、顾文华、徐曦、何鑫、许梦婷、郑程、张荟、徐玉琴、郑妙玲、王新跃等

供稿部门:保护地和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分院

撰     稿:傅丹诺

上一篇:   镇海炼化白鹭园

下一篇:   新昌县大佛寺景区佛教中国化氛围营造概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