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7-30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在福州市隆重召开。

我院院长陈楚文、副院长徐斌、总师办主任李萍、园林三所所长黄若之、自然保护地和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分院副院长江晓薇参加大会,徐斌、黄若之、江晓薇分别在公园运营策划与设计、流域治理与滨水空间规划设计、AI设计与智慧园林分会场作精彩报告。

主题:衣锦·花间里——场景活化的在地化表达:从闲置用地到Z世代社交引力场
在新经济背景下“衣锦·花间里”项目作为杭州市临安区城投集团自主投资、建设及运营的特殊城市更新实践,以“花木集BUFF社交场”为核心逻辑,探索花鸟市场场景化、社交化、情绪化的积极尝试。空间上突破传统商业景观的建构逻辑,采用预制装配式集装箱灵活布置,结合临安千年吴越文化底蕴突出场景的在地化表达,以“行走的相框”有机串联花木、萌宠、文创、潮玩、餐饮等多元业态情境,并融入沉浸式体验的空间序列。同时突出“场景替代产品、事件替代宣发”的运营策略,实现了从景观设计到可持续运营的发展目标,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生活美学+事件驱动+社交情境”的文旅商融合新方案,是地方国企做地过程中闲置用地活化利用的有益尝试。

主题:钱塘江两岸园林绿化风貌规划:构建“一江四段·三十五景”世界级生态画卷
项目充分挖掘钱塘江三江两岸的自然禀赋,将岸线划分为中心城市段、特色城镇段、山水田园段,因地制宜,从生态、文化、美学、功能等角度系统性谋划园林绿化风貌,打造蓝绿交融的生态骨架与人文脉络,构建世界级滨水绿廊。
整体构建多维风貌体系,包括以道路与岸线为载体的线状脉络、大型公园绿地与生态绿心为主的面状空间、35个典型植物景观主题营造的点状亮点。将自然脉络转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全球滨水城市更新提供“杭州范式”。

主题:OECMs生态修复中的智慧化实践——以杭州北湖草荡为例
杭州北湖草荡位于浙西丘陵山地与杭嘉湖平原的过渡地带,是苕溪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是一处原生态湿地和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其记录的国家级保护鸟类种数之多,珍稀性之高,达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水平。
近年由于禁渔禁养、农田弃耕等原因,北湖内出现了水域面积缩减、湿地陆生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项目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型演算方法,从“圈层保护”、近自然营建与持续监测三方面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并搭载智慧平台推动自然教育、社区联动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生态转化,发挥湿地综合效益。2024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的展示中,被赞誉为全球城市湿地修复的“余杭样本”。
本届大会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系统展示了风景园林行业前沿技术成果与创新实践案例,会议吸引了全国各省市乃至国外行业专家同僚达千余人。
(供稿:总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