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编制的浙江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概念规划正式发布实施

【 时间:2025-01-10 浏览:

我院编制的《上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概念规划》,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实施。




规划秉承“与生物友好共生”的千年生态理念,聚焦于城区内的典型物种、重要源地以及生态廊道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协同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旨在打造:



人间新天堂高品质人文生活的典范地

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友好的标杆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试验地


01

基础工作

1.重大课题支撑。本项目有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和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基于健康种间互作网络的城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支撑,将上城区作为杭州地区示范地。

2.CBI评估辅助。杭州CBI评估辅助分析项目针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CBI)评估所需数据开展调查,对杭州现有工作的数据充足性、评估意义及可行性进行预研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科学依据对现有生物多样性水平进行指数评估。

3.友好细胞建设。积极参与上城区多个街道的友好细胞谋划、设计及建设工作。并配合协助紫阳书院、八卦田、丁兰蕙生蕙色三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建设工作。

4.民意问卷调查。科学设置问卷,对上城区及周边区域居民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建设问卷调查,并收集2000余份问卷反馈。


02

问题研判

基于上城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基础数据,结合实地踏勘调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式,综合分析得出目前上城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生态空间破碎化、栖息地少;绿地占比较少,分布散面积小;食源、蜜源植物少、自然群落缺失;动物栖息空间少,栖息地受威胁;管理养护精细,人工干预较强”五方面问题。


03

布局构建


基于杭州市域生态空间谋划构建“一环三源、千点多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格局。

“一环”即链接山河江湖的生态绿环,通过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一条连续的绿色生态走廊,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广阔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三源”即皋亭山、江河汇、吴山-凤凰山三大生态源地,也是主城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打造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千点”即突显友好示范的生态细胞,通过建设生态公园、城市绿地等,形成一个个生态友好型的示范点。

“多带”即营造生境友好的生态研学体验带。



04

规划策略

基于“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间新天堂”的建设目标,提出“五千”规划策略。


策略一:再现生活方式,传承千年生态理念。


根植千年宋韵文化,探索上城区常见的、宋画中的花、鸟、鱼、虫的生境关系,建立各绿地类型与生境营造的关系,再现宋画中的生物多样性场景,传承千年的生态理念。



策略二:构建生态网络,共建千倾生境空间。


链接周边资源,串联外部生态廊道,将凤凰山-吴山、皋亭山、江河汇等大型区域绿地作为一级生态源地。城区内部基于 GIS 信息综合分析,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生物提供迁徙路线。结合绿地系统分类方式构建四级生态源地及生态走廊,并进行分类建设引导。



策略三:引导多元友好,共创千园生态示范。


建设一系列的友好基本单元,主要包括友好基地、友好公园、友好校园、友好田园、友好社区、友好桥廊、友好绿道、友好建筑、友好放归点、友好阳台等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



策略四:提升公众参与,共育千万生态公民。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中,提升全民生态意识,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广宣传”等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生态理念,共同守护、管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策略五:推动生态转化,共享千种生态产品。


健全完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标准,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产品基础信息普查及综合价值评估,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和市场交易体系,形成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四大类生态产品。




05

制定计划

《规划》中制定了四项建设行动计划,共同构成了上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方位战略。

“千顷计划”致力于山林、湿地、绿地的保护修复,开展生态源地保护和修复、生态走廊保护和修复工程。

▶ “千园计划”注重城市绿地利用,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地,开展友好生境建设、友好设施建设工程。

 “千万计划”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广宣传,培育生态公民,开展智慧科技、生态管理、全民教育、志愿者培育行动,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  “千种计划”结合宋韵文化,收集生物多样性信息,并开发运营生态产品,重点开发中草药与鱼类特色产品,孵化区域公用品牌。



我院长期致力于自然保护地及高密度城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后续,在《上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概念规划》基础上,我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持续推进上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的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示范作出贡献。






上一篇:   我院召开2024年度总结交流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下一篇:   景宁县政府党组成员、百山祖管理局副局长潘利海一行来我院调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