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宋峰: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 时间:2023-12-01 浏览:

11月30日下午,我院邀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峰带来了讲座——《城市形态学的起源与发展》。讲座由园林设计院总工程师杨永康主持,各所设计师,园林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等参加讲座。

报告从城市形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关城市形态的一些基本共识、城市形态学的起源、M.R.G.Conzen的贡献及Conzen学派、意大利类型学学派、中国学者的城市形态研究、中国城市形态研究小组(北京大学)七个方面展开,宋老师通过抽象和具体、过去和未来、小区域和大范围、横向和纵向、差异和共性等方式方法,多维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解释和说明了城市形态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进程。

宋老师从思想认知出发,结合日常理论学习和研究,通过丰富的、鲜活的案例告诉大家遇到问题该如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如何着手、出发和处理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对待研究应该基于历史背景和动态发展的实际定目标、选方向,同时还要考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整体的把握。


       交流与提问环节

讲座最后,设计师与老师们结合自己在理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宋老师进行了交流,宋老师全面、详实的一一给予解答。

 

Q  
在研究城市形态学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筛选出对城市形态学影响比较关键的因子?  

 

 

A: 在研究城市形态学过程中,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城市以及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一定要区分哪个因素最重要,是一个比较复杂和艰难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低级别的聚落为对象,选择对其影响相对比较简单的1-2类因素,观察其对城市形态发展影响的表现,再通过对单一因素的分析,整合成复杂体系,进而帮助我们审视更加复杂的影响因素对高级别城市的的影响。


Q    
如何做到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A: 自然和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是不可分的,是密切联系的,它们的发展规律也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它们的融合是一种自然而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



Q    
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对我们的影响?    

   

A: 在正确认识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发展实践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肯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寻找两者之间可以借鉴、融合的关键因素和方式方法,从而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Q    
对未来文化遗产保护有哪些研判?    

   

A: 首先我们要肯定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困难与阻碍就否定它的重要性。其次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它是人们对历史文化一种集体记忆的重构。此外,应坚定国家遗产体系以及国家遗产体系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指导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指导我们专业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Q    

城市形态学在风景名胜区里运用是否有新的可能性?


   

A: 综合考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整体,是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重点和关键,同时也是重要的方法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把握城市形态学的核心思想,一定能够更好的指导对风景名胜区的研究和把握风景名胜事业的发展。


Q    

实践中如何评判风景名胜区价值评价的实施?


   

A: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是一种主观的,是基于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评判是为了更加全面性、综合性的去分析和判断景观、文化等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单纯的、孤立的去评价和区分等级。

讲座在欢快的交流和讨论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宋峰老师以系统的城市形态学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与设计理念,让与会的设计师受益匪浅。

 

上一篇:   喜讯|我院中标“浙北动植物保研基地及安吉小鲵国家级保护区自然科普馆设计”项目

下一篇:   讲座|段兆麟:日本农旅融合促进农村发展